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临床科室 > 手足外科 烧伤整形外科
浅谈月骨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与治疗
[核心摘要]月骨缺血性坏死是以月骨碎裂、进行性塌陷为主要表现的腕关节疾患,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月骨缺血性坏死是腕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早期诊断不易,容易漏诊,晚期常造成患者手握力低下、腕关节剧痛和功能完全丧失,致残率较高。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腕关节痛、腕背月骨区压痛并伴有第…
月骨缺血性坏死是以月骨碎裂、进行性塌陷为主要表现的腕关节疾患,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月骨缺血性坏死是腕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早期诊断不易,容易漏诊,晚期常造成患者手握力低下、腕关节剧痛和功能完全丧失,致残率较高。
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腕关节痛、腕背月骨区压痛并伴有第三掌骨的轴向叩击痛、腕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手的握力下降。提高早期临床诊断率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之关键。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帮助较大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同位素99mTc检查和MRI检查。①同位素99mTc骨扫描对月骨缺血性坏死各期,均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在Ⅰ期,X线片诊断不明确时,表现为月骨区出现核浓聚现象,这种高敏感性的特点对于早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特点无特异性,在腕骨骨折、尺骨腕骨撞击综合征、三角纤维软骨损伤和滑膜炎时,也均可出现核浓聚现象,故应结合其它检查才能作出明确诊断。②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腕骨的缺血性改变最敏感,在T1和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对月骨缺血性坏死Ⅰ期X线片不能判断的病例,MRI能明确显示出缺血性改变,从而做出早期诊断。同时,MRI又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和病程的转归,如在T2加权像上低信号区出现点状的高信号区或等信号区则表示月骨血运有恢复的倾向。
由于月骨在腕关节中的位置比较重要,发生月骨缺血性坏死后,应予积极处理,尽量使患者腕关节功能获得保留和改善。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目前多达20多种,但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月骨缺血性坏死Ⅰ期病例,可采用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措施,固定时间一般在2~3个月以上,以减少对月骨的刺激,防止进一步损伤,给月骨以自愈的机会。但多数学者认为单纯腕部制动并不能阻止月骨缺血性坏死的进展,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以便随时改为手术治疗。对月骨缺血性坏死Ⅱ~Ⅳ期病例保守治疗无效,均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5类:①月骨血管再生术:主要有血管束植入术、旋前方肌肌骨瓣植入术等,主要适用于无腕骨塌陷的Ⅱ期病例。②桡骨短缩或尺骨延长术:主要适用于尺骨存在负变异的Ⅱ期病例。③月骨单纯摘除或替代术:主要有月骨单纯摘除术,肌腱球替代植入术,人工假体、头状骨、豌豆骨替代置换术等。主要适用于月骨已扁平、塌陷、碎裂的Ⅲ期病例。月骨单纯摘除术由于会导致头状骨近移,腕骨塌陷,目前多不单独采用该术式;月骨摘除、肌腱球植入代月骨术近期效果好,但其远期效果差;月骨摘除、人工硅胶假体置入,易脱位、并发硅胶性滑膜炎、关节炎和骨萎缩,已被弃用。目前该期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为头状骨或豌豆骨替代月骨术,可消除腕痛、提高手的握力,使患者腕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④近排腕骨切除术:适于Ⅳ期病例。可缓解疼痛,保持和改善腕关节功能,但手的握力明显减低,并出现一定程度的腕关节不稳定。⑤桡腕关节融合术:适于Ⅳ期病例,可消除腕痛、保持腕关节稳定和手的握力,但腕关节功能完全丧失。